随着孩子长大,妈妈们会发现,孩子在跟其他小朋友相处,或者是跟自己的妈妈互动时,会采用“打人”这种方式。看似简单的一个打人动作,背后却牵扯出许多的问题来。那么,孩子们为什么会打人?下面360常识网就来按年龄详解孩子打人背后的心理机制。
其实,当孩子第一次扬起手,作出“打人”的动作时,背后的心理原因并不复杂。具体来说,不同年龄,其打人背后的心理机制也有各自的区分。
阶段一:不会说话之前,用打人吸引父母关注
孩子在没有发展语言之前的打人,尤其集中在孩子一岁左右的时候,是他们在用“打人”引起你的关注。因为他不会说话,他特别想希望你关注他的时候,刚好他的手部动作已经可以支配得很好了,所以这个时候,他就可以用手的语言告诉你,妈妈我需要你关注一下我。
阶段二:1-2岁孩子打人,是他们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
很多孩子这个阶段打人,是他在表现一种情绪,这个情绪不一定都是负面的,可能是很兴奋的情绪。因此,你会理解为什么有一个词叫“手舞足蹈”。孩子高兴的时候,就是如此。不过,孩子还没有任何边界概念,手部力量也还没有发展好,没有轻重,所以他们就会失控打到你。
而你也的确会认为,孩子打人了。当然,也有时候,若孩子的情绪是愤怒的,那他这种“打”,有可能也是在表达一种愤怒的情绪。慢慢地,当孩子的很多需求没有得到父母满足或者回应的时候,也有可能是想做的事情被父母拒绝的时候,会主动发出“打”的行为。
阶段三:3岁以后打人,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3岁到6、7岁的大孩子,他们的打人行为,更多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即孩子极度的渴望,父母能够跟他在一起,去看见他,去感受到他的存在。所以,这个时候大人不要对孩子的打人行为上纲上线。比如有的父母会觉得,这孩子有暴力倾向,必须得要好好管管才行。殊不知,对孩子而言,这个时候,孩子能控制的身体范畴也就是他的手,他的胳膊,他的腿。他在用他能够利用的全部力量,在向父母发出一个信号:爸、妈,你们需要关注一下我了。
无论是心理上的需求,还是情绪上的变化。需要指出的是,每个年龄段,孩子刚出现打人的时候,其实背后的心理原因,基本不出于上述三种情况。但是若父母应对方式不恰当,就会让孩子的打人变得复杂起来,让打人行为固化。比如下面两种,就是常见的,被复杂化的孩子“打人”情况。
大人做了坏的演示和坏的榜样,孩子就学会了。打人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开始孩子“打人”的动作,除了上述分析的,其实没有太多意义。当孩子学会用打人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时,其实往往是被大人教会的。大人是如何教会孩子打人的?
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一些大人在教养的过程中并没有太在意,经常会用恐吓性的语言来吓唬孩子,比如常对孩子说:“你再不乖,我就打你”。实际上大人往往并没有真的去打孩子,但是孩子却学到了:打我,是一个让我乖的方法,那我也会可以用这种方式让别人乖。
另一种情况是,孩子真的挨打了。孩子挨打了以后很委屈、很难受,但是他发现,他哭了、听话了以后爸爸妈妈会表扬他:“你看你当初不听爸爸妈妈的话,还得挨了一顿打,你早听话我不就不打你了吗”。孩子在挨打的过程中学到的同样是:打我,的确是一个让我变乖的方法,我也会可以用这种方式让别人乖。孩子就因此可能在模仿中习得了“打人”的行为。
男孩天生比女孩更有攻击性强制性管制,会强化孩子的行为。孩子两岁左右的时候,一般会迎来一个“爱打人”的高峰期。男孩子尤其明显。男孩子天生具有一种激素叫睾丸激素,睾丸激素的分泌就会使得男孩的力量、速度、爆发力等,都会比女孩子强。
所以,当一个小男孩发现,有一个小女孩来跟他抢玩具,他一开始会在愤怒情绪的驱使下,上去把玩具抢回来。随后,他会发现,自己的力量让小女孩倒在了地上,或者吓得哭了,跑了之类。这样,孩子就会认为,攻击性行为是奏效的。这个时候,如果身边的大人不及时引导,甚至是大呼小叫,或者严厉批评。孩子更能够感受到自己那个攻击性行为的“威力”。之后,他还会继续用下去。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文明有礼貌,但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有个别的孩子总是有打人的习惯,不管是在家里与父母相处还是在外面与其他小朋友相处,一有什么不开心就会朝别人挥动自己的拳头。相信每个家长都对这样的孩子头疼不已,长期频繁打人的孩子,将来长大后很可能会形成暴力性格,所以家长的正确引导非常重要。那么,孩子喜欢打人家长怎么教育才最好呢?
小孩喜欢打人怎么教育
1.家长树立好的榜样
家长的一言一行深深影响着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才会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其实很多爱打人的孩子都是受家庭影响的因素,因为父母平时的行为是怎么样的那么孩子就会模仿。如果在家长经常喜欢大吼大叫,或者孩子做错事后会动手打孩子,这样的行为就是在无意中告诉孩子用拳头是能解决问题的,所以父母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的处理问题。
2.家长要坚定自己的立场
每一个有打人习惯的孩子都是因为父母没有坚定的立场和态度,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慢慢的就会改正,其实这样的想法反而会使孩子认为打人是理所当然的。当孩子打人时父母应该立即以严肃和坚定的态度告诉孩子这样的行为是非常错误的,并且让孩子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家长身上,不要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妥协,才能让孩子意识看到自己的错误。
3.让孩子学会道歉
很多家长都不太重视道歉的过程,其实孩子意识到错误后最正确的方法就是立即向别人道歉,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告诉孩子犯错并不可怕,犯错后学会道歉才能取得别人的原谅。
4.帮助孩子管理情绪
有些孩子习惯用打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所以父母应该对孩子的这种情绪表达理解,在宝宝打人后首先让宝宝平静下来进行教育,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帮助孩子说出愤怒打人的原因,然后与孩子讲道理,不要总是以打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5.学会鼓励
其实孩子具有攻击性行为是成长中必经的过程,家长对孩子进行一番教育且孩子知道错了后,家长要及时安慰孩子并且下一次与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后孩子没有攻击行为时家长也要及时的给与孩子肯定和鼓励。